巴菲特一直是投資人很想學習的對象,因為他把複利發揮到一個極致了!日本作家濱本明將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以及過去巴菲特各個時期重要的事件,用漫畫以及文字書名的方式,淺顯易懂的方式編寫成書《巴菲特雪球投資術》,以下就將其特色大概說明一下。
特色一:將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分章節目錄
分為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全盛期、老年期,而實際上複利的思維是巴菲特在幼年時期就逐漸培養起來的,因為祖父關係,他曾挨家挨戶販售雜貨店的東西,運用價差思維跟老闆買6瓶25美分的可樂(店裡只能一次買半打),然後分瓶販售一瓶5美分,從中賺取價差,巴菲特11歲時跟姊姊一起合資投資股票,雖然後來沒有賺多少,但也從中悟出了三個道理:1.不要執著買進的股價、2.不要短視近利、3不要用別人的錢投資。這些過去幼年的經驗也很像滾雪球一般,累積到他全盛時期、老年時的投資哲學,都是他成功的因素。
青年時期遇見恩師葛拉漢,學習到菸屁股理論,葛拉漢的投資哲學:抱持著擁有公司一部份的心態買進股票、安全邊際、市場不是主人而是僕人,這幾個投資觀念深深影響著巴菲特,另外巴菲特認為要運用會計知識來評判公司的狀況,運用三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來看公司財報。
壯年時期學習到費雪理論,彌補了葛拉漢菸屁股理論的不足,除了看數字以外,巴菲特也運用費雪理論發覺到一些公司的無形資產,比方説美國運通的沙拉油醜案,美國運通貸款給某間公司,那間公司用不存在的沙拉油當作抵押,貸款了6000多萬,最後發現根本被詐貸,股價因此腰斬,巴菲特親自走訪各商店,發現消費者並沒有因此不用美國運通的信用卡,反而還持續用信用卡消費,因此覺得該公司仍然有其價值,因此果斷購買股票,甚至買到能影響決策,為美國運通出席法庭作證,讓其公司擺脫危機,股價因此又回升。
同時期也是遇到了他的摯友:查理蒙格。
全盛期及老年期的故事,堆疊成今天的巴菲特,著名的波克夏原本還是紡織工廠,後來轉型為投資公司,甚至嶄露頭角,我們如今看到的巴菲特,就都是他一直不斷學習堆疊起來的,可以說巴菲特本身就是一個學習愛好者。
特色二:漫畫說故事
編者濱本明是日本大學商學院教授,特別找日本漫畫家Chabo來畫巴菲特的故事,用漫畫的方式彷彿在拜讀巴菲特的自傳。最後再輔以文字將各個理論說明清楚。
特色三:圖表輔以說明
濱本明除了用文字將理論說清楚以外,會用圖表作佐證,由於作者是日本人,很多都是用日本的公司股票作為說明。我們可以自己用台灣的公司來練習。
我的心得:
我覺得漫畫部份很好看,另外文字說明部分也講得很清楚,雖然會計的理論,其實我的能力,要看滿多次才懂,雖然簡單,可是因為平常很少去看這些表格、財報,所以不熟悉,不過我覺得這是一門技術,其實多練習就會了,大家不妨買來看看,《巴菲特雪球投資術》個人覺得是一本可以多看幾遍的書,另外台灣人很喜歡買股票,尤其是app盛行、盤中零股開放以後,散戶更容易投資了,如果有在投資個股的人,很適合看看這本書,學習底層邏輯,以免買到雷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