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西洋音樂史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科登時期(1717-1723)

這個時期是巴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創作期,著名的十二平均律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布蘭登堡協奏曲......等曲子,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究其原因,在這個時期巴哈相對自由,不必拘泥於遵循˙教會標準創作,這段時間巴哈在柯登當樂長。

愛音樂的王子

文章標籤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伍士(Charles Ives, 1874-1954)

十九世紀末的法國與德國,正經歷著調性的變革,使得音樂家們大多創作了很多不同於以往的音樂,而美國也不遑多讓,並沒有在後調性時期缺席。艾伍士就是這樣一個作曲家,他的音樂非常地令人折騰,因為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嘈雜聲響,對於聽眾的耳朵而言,就是一個光怪陸離,而這樣的音樂品味源自於家庭。

特殊的品味

文章標籤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

標題音樂在浪漫樂派之前其實就已經存在,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可見一斑、巴洛克時期韋瓦第的《四季》、古典時期《驚愕》等等,不過這些標題音樂是否非常精準細膩地在描述這些情形,實際上不那麼準確,其實還是以純粹聲音美學為主要創作的精神,這些標題音樂可能只是當時的特例,或者不是一個音樂的表達重點,雖然還是可以聽得出來跟標題有相關,但是音樂的美感還是主要的精神,比方說貝多芬的《田園》,貝多芬就曾經以文字描寫各個樂章的場景,但這些文字的敘述,並非音樂表達的重點。

直到十九世紀後,音樂家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開始將音樂創作視為抒發情感、展現創意的方式,也因此音樂創作開始跟音樂家的生命經驗有所緊密連結,開始有了很多明顯標題意義的作品出現了。

文章標籤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伯特的作品被歸納在浪漫樂派風格當中,其中很特別的是舒伯特作品更擅於旋律的寫作,當然這樣的作品在樂念構思與發展的時候,就有難度,更難有更系統化的支撐整首歌,所以舒伯特的作品,如果少掉和聲伴奏聲部,音樂價值會被打折。

舒伯特在轉調時非常擅於用大小三度的距離去進行,比方C大調轉入Eb大調,或是向下小三度轉到A大調。而他也常常將大三和絃與小三和絃做互換,比方說小調突然話鋒一轉來到了大調,增加了曲子和聲的豐富度。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拿舒伯特Waltz in b minor op.18作為例子:

文章標籤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籃寶繪於2021/09/01)

文章標籤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