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分享/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自我成長/教育訓練

這本《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是職業訓練師莎拉・藍恩( Sarah Lane)所著,是一本關於在困難中,我們是否有所選擇,做出改變與行動的指南,書本會告訴你很多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我會將我在這本書中最有感的幾個點提出來分享,因為其實書本有很多做法,也有很多故事,但人總是對故事比較有興趣,我會分享幾個我有印象的事情。

一、三種不同的面對挫折方式

半吊子:我學了排球,過一陣子突然覺得好難喔!可能我沒有這種天賦,於是乎我換學足球,過了一陣子,又覺得好難,大概我沒有這種能力,然後我又換學習籃球......無止境地這樣下去,我相信最後是什麼結果,大家可能有感。

鬥士:我學了排球,過了一陣子突然覺得好難!好像有點挫折了!我應該要更多加練習!我相信我可以的!可是好辛苦...但我應該堅持下去!但每次流汗都好不舒服...不過我相信這樣會有好的結果的!於是乎我繼續努力!我突破了!再一次我又遇到貧頸...但我覺得應該繼續堅持。

大師:我學了排球,過一陣子突然覺得好難!我終於遇到這個瓶頸了,我等待這一刻多久了,我繼續練習,我專注在練習上,所有的撞牆期我平淡看待,就是做就好了!突破了!我還是一直不斷練習,又碰到撞牆期了,又來了!幫助我突破過去的時期又來了!太棒了!

相信以上三種面對挫折的方式,高下立判,半吊子容易半途而廢,不只半途而廢還一事無成。鬥士則是有點用緊張的方式硬撐著,逼著自己突破過去,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用這種態度面對挫折的時候,都是處在一種壓力的狀態下進步的,結果來說是好的,可是過程可能不太舒適。大師的狀態則是一種更健康的方式、平常心面對所有事的態度,他不會覺得停滯期有什麼不好,不斷專注去做,因此他不會對一件看似不好的挫折產生不舒服的情緒,持續專注地做,並且欣喜地完成目標。

二、環境的影響很大

作者提到他曾經去某一間公司做教育訓練,發現該公司的狀況員工很常遲到、也都常常加班,但是效率並沒有比較好,當他走到會議室實圖討論狀況,他發現會議室沒有實體的時鐘,他不動聲色走到每一樓層的會議室,每個地方通通都沒有時鐘,於是乎他跟主管說,請他們公司在員工下班後,在每一間會議室都裝上時鐘,並且不要告訴其他人,因為這樣會讓員工感覺到明顯的改變,過了一陣子以後,作者再回到這間公司觀察,發現每位員工彼此之間都多了和諧感、互相尊重,並且不再遲到,也更有效率了!這就是環境的選擇,讓環境有點小小的改變,就有正面的影響。

三、對於『聽』的習慣不一樣

有次作者和她的丈夫一起去聽一個講座,她的習慣是聽的同時要看演講者,可是她丈夫卻邊滑手機,看起來就沒有在聽。後來到了發問環節,她丈夫卻問了一個有深度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要是沒有認真聽,是不可能問這個問題的,且與演講內容相關。作者發現這是環境所導致的,她可能過去的環境是:父母說話時,要求要看著對方。但是她丈夫可能以前並沒有被要求,也因此她丈夫的習慣以及思考很可能可以很跳。

我想到一件事,就是我們中文字的造字,已經把『聽』的哲學融入進去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真的有注意到這件事的話,我們東方人跟作者的習慣很可能是一致的,『耳朵為王,十目一心』就是我們對於『聽』的定義,不僅僅是用到耳朵,眼神以及心都要向著那個說話的人、東西,這就是『聽』。而我也是這種習慣,但是我發現在我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我不總是這樣的習慣,很可能是看著別的地方聽音樂,甚至我的老師更是這樣,他會直接閉上眼睛,完全靠聽覺來聽音樂,看似睡著,可是實際上細細品音樂。面對音樂跟對話時,我可能會切換『聽』的習慣。 

四、語言的力量決定行動力

從『我試試』改成『我會去做』。作者提及語言的力量有多厲害:如果我對孩子說:「不要碰玻璃!」通常過沒多久就會聽到玻璃打碎的聲音,因為心理上孩子必須知道碰了會怎樣,才會知道不要碰的原因是什麼!所以說改成:「兩手拿好盤子。」那麼孩子會專注在兩隻手要拿好它這個任務上。同理當你用我試試這個概念來做一件事,很可能代表你接受失敗,如果說改成我正在做的概念,那麼你就會專心做好這件事。

 

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

電子書:https://tinyurl.com/2ansxmk5

實體書:https://tinyurl.com/2a5qvpzp

金石堂網路書局

金石堂首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籃寶 的頭像
    籃寶

    籃寶的斜槓日記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