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xels-karolina-grabowska-4386368

理財的教育真的必須從小開始,我的媽媽在我小時候的時候,時不時就會跟我提醒說:「錢至少要分三份!」一份用於生活支出,一份不能動,一份存起來可以投資。當時就聽起來放,直到出社會開始拿到第一份薪水後,就開始思考要怎麼運用這筆錢,也真的至少分三份了。雖然偶爾在運用錢上面會 NG,動用到不能動的部分,不過倒也還是能調整回來,以下就來分享我怎麼將錢分成三份。

 

分帳戶管理法

通常出社會工作,公司都會要求要開一個新帳戶作為薪轉戶,而小時候父母親也會幫我們開一個郵局儲蓄戶,甚至在大學,因為有在學校打工,為了方便也會自己開戶,也就是說現代人一個人好幾個帳戶都是可能的。那麼我們就能將薪水拿到之後,將它分成三份,分別提領出來存到不同的帳戶了。

籃寶自己的做法是,分成三份後,薪轉戶當作生活支出以及課程必要支出。另外第二份存到投資戶,剛好該銀行也有證券,我就在該銀行開了證券戶,那筆錢就是存下來投資的。第三個帳戶則是盡可能變成不要動的部分,存在高活存的數位帳戶是個不錯的選擇,有時候數位帳戶會有不錯的定存方案,轉存後利率也會比一般銀行高。

實際狀況不同

不過其實真的分成三份,是不可能平均的,以一般社會新鮮人薪水水平來舉例:32k,光是花掉房租就佔了將近1/3以上了,所以剩下的約莫2萬再分成三份才行,其實剛出社會的小資族,一個月放入投資戶以及不要動的部分,能有個3-5千其實已經很不錯了,甚至有時候不見得能夠存到這麼多,不過不會比月光慘啦!頂多月光而已,沒什麼!

滾動式調整

有了初步將錢分成三份的概念後,一開始每個月要記流水帳,因為要知道自己錢花去哪裡,大概兩個月就會知道自己怎麼花錢了,最後再來檢討哪一些其實可以省下來,這些省下來的錢,我都會將它放到不能動的地方跟投資戶,籃寶剛出社會的時候,剛好趕上開放盤中零股交易的熱潮,所以投資變得很容易了,基本上也知道要打造一個現金流以及找穩定向上漲的標的,讓自己的資產變大,人追錢追不上,讓錢滾錢才會快,運氣也很好,也剛好00878開啟了季配息的時代,讓現金流更容易被看到,存股票這件事情讓投資小白更容易抱得住了。以上的狀況都是要隨時調整的。

生活支出再分類

扣掉房租以後剩下的生活費,可以在分好幾份:1.飲食,2.娛樂,3.學習,4.生活必需品,5.其他

1.飲食:人活著一定要吃,這個部份包含外食、自己煮、外送、聚餐也算

2.娛樂:跟朋友出去玩的時候交通等等

3.學習:健身課、為了增加自己認知的理財課程、英文課...等等

4.生活必需品:衛生紙、電燈耗材、牙刷、牙膏、沐浴用品...等等

5.其他:也許有些人會撥一些錢捐出去、可以是公益帳戶,取之社會,還是要稍微對社會有點貢獻,可以有點閒錢做公益也很棒,這就屬於其他類型的支出,或是突然要用到一些錢

專注本業,閒錢投資,開源節流

籃寶一開始在學習投資的時候,就是直接下股票市場,一開始真的覺得很吃緊,因為強迫自己投資,每個月200元-買整股不等,都會投資到懷疑人生,幹嘛為了存股讓自己有時候變成月光?當然也因為有投資自己的身體健康跟腦袋,也報名了一些課程,所以花錢花很兇,但是也因為這些投資,不管是投資在自己還是在股票,經過兩年的學習後,也看了一些像是大俠、樂活大叔...等等理財達人前輩的影片跟書籍,認知到要用閒錢,而不是為了投資讓自己過得很辛苦。就專注在本業,學習開源賺更多的錢如兼差,多出來的每個月閒錢,就放到ETF裡或是熟悉的龍頭績優股,讓自己能參與一整年的完整獲利波段,還能領股息。

善用工具管理配置

有一些記賬工具很好用:

1.麻布記帳:可以將所有的銀行帳戶整合在一起,整體一起看 -->記帳好用app分享--麻布 記帳--Moneybook

2.集保e手掌櫃:證券戶可以整合在一起,直接看股票資產有多少。

3.滿月記帳:柴鼠兄弟的滿月記帳表,現在有股票版了,我個人會結合麻布記賬,一個月整理一次在這個表格,讓自己能夠看到一整年的淨資產-->https://youtu.be/CEGWvN5H6V4

 

存錢很簡單,先做再調整

最後最怕就是猶豫不決,理財存錢很簡單,邊做邊學邊調整,現在網路資訊很多,YT更是很多人分享他們的心得,也很多好書可以買或是借回家看,看過以後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適合自己的步調來存錢,讓自己變有錢。不怕學不會,只怕不做而已。簡單分享,僅供參考,未來也可能不斷調整自己,整理出一個自己的方式。


補充:文章沒有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要自行判斷以及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圖片來源: 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from Pexel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籃寶 的頭像
    籃寶

    籃寶的斜槓日記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