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ohann_Sebastian_Bach

1685年,是神奇的一年,一些大師級的音樂家,都在這一年出生了!其中就有大家所熟知的巴赫與韓德爾。我們就先來認識這位在音樂史上一定會提及的音樂家--巴赫。

 

巴赫(巴哈)(1685-1750)J. S. Bach,是音樂史上很偉大的音樂家之一,生前雖然作品無數,但是並不是個聲名遠播的音樂家,即便是後來很多諸如莫札特、海頓等作曲家都知道有這麼一位音樂家前輩,甚至會研習巴赫作品,但其作品並沒有那麼受到關注,直到孟德爾頌的發掘,才讓巴赫作品更被世人看見。

140px-Bachsiegel.svg

成長背景

巴赫的音樂教育來自於他的父親以及他的兄長,另外巴赫也透過自學的方式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他不僅向前輩學習,也研習後輩的作品,是個很認真學習的音樂家。巴赫九歲時父母先後去世,就暫時住到兄長家,寄人籬下的生活是很辛苦的,畢竟巴赫兄長的家庭也不是一個很富裕的家庭,所幸在這個時期學會了大鍵琴,並在兄長家暗自抄譜,這樣的經歷使得他逐步累積了很多音樂知識。兄長不允許巴赫抄譜,所以巴赫常常深夜躲進書房抄譜,也因此眼睛不太好。

 

15歲,巴赫進入教會唱詩班,這段時期除了研習樂譜以外,也很認真學習小提琴、大鍵琴等樂器。巴赫雖然並沒有開創出一個風格,但是透過不斷抄譜研習像是韋瓦第、帕勒斯提納..等等前輩同輩的作品,使得他的作品風格有著嚴謹的對位技巧、流暢的氣質、甚至也有高雅的風格,這都是因為他這一生的寶貴經驗總結。

 

音樂的借用與賦格

巴赫很重要的作曲技法,不外乎是賦格這個體裁了。他在賦格上做了很全面地嘗試,尤其是十二平均律的48個組曲中,用了12個半音的大小調,展現了平均律的優異,這十二平均律曲集可以說是標準的大小調教科書了!

30675-560x774

另外,在巴洛克時期,借用這件事是很常見的,在藝術這個領域當中,適度的借用並且運用巧思,讓旋律等等有著全新的樣貌,是可以接受的。當然當今價值觀也許會認為是抄襲,但巴洛克時期的確常見,即便是後來的作曲家,包含貝多芬、莫札特......乃至於當代作曲家,都會運用借用的手法。

 

代表作品

郭德堡變奏曲、馬太受難曲、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創意曲、賦格的藝術...等

 

圖片來源:

巴赫像:https://reurl.cc/q56vjR

巴赫家徽:https://reurl.cc/q56vjR

十二平均律:IMSLP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籃寶 的頭像
    籃寶

    籃寶的斜槓日記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