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聲原理』或是『聲音產生的方式』
此種分類方法最初是由樂器博物館的首任館長V. C. Mahillon (1841- 1924)為了整理陳列樂器而想出的分類法,而後由奧地利音樂家 Erich Moritz Von Horhbostel (1872-1935) 以此基礎彙編而成。
可以分為五類:體鳴(自鳴)、膜鳴、弦鳴、氣鳴(管鳴)、電鳴。
體鳴樂器,樂器本身物體振動就能發聲,如:缽(罄)、鑼、鈸、木琴、鐘......等。
膜鳴樂器,藉由膜的振動發聲,幾乎所有的鼓都是膜鳴樂器。
弦鳴樂器,因為絃的振動而發聲的樂器(不管是撥弦還是擦弦),如:琵琶、鋼琴、二胡、小提琴、大鍵琴、吉他......等。
氣鳴樂器,因為空氣振動而發聲,如:排笛、單簧管、雙簧管、口琴、管風琴、長笛、梆笛...等。
電鳴樂器:隨著電子音樂及科技發展,出現插電或是裝電池才能發出聲響的樂器,於1940年加入此分類,電吉他、電鋼琴、電子豎笛...等。
以上的五大分類興起於十九世紀後半,在二十世紀初建立起分類法體系。
國樂團的樂器分類(按演奏方式分類)
待過樂團的團員都會知道最基本的分類就是『吹、拉、彈、打』。
吹管樂器:笛子、嗩吶、巴烏...只要是用吹的都是。
拉弦樂器(或擦弦):胡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彈撥樂器:古箏、揚琴、柳琴、琵琶...等。
打擊樂器:所有敲打的樂器都是,如木琴、排鼓、定音鼓、堂鼓、鑼等
傳統的八音分類法
金:編鐘
石:磬(罄)
絲:弦樂器如古琴等
竹:簫、笛
匏:笙、葫蘆絲
土:塤
革:鼓
木:柷
八音分類法從周代流行到清初,後來就慢慢演變成演奏分類法
西方樂器分類
弓弦樂器:使用弓演奏的樂器,所有提琴都是
彈弦樂器:豎琴、古典吉他、魯特琴...等
木管樂器:長笛、豎笛、雙簧管、低音管、英國管
銅管樂器:低音號、小號、長號、法國號
鍵盤樂器:鋼琴、管風琴
打擊樂器:木琴、定音鼓、鑼、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