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師襄子是魯國的樂師,善於彈琴以及擊磬,孔子拜師襄子學習音樂,師襄子教導孔子學習彈琴,教了十多天以後,孔子學會了一首曲子,師襄子便對孔子說「這首曲子可以了,可以學習新的內容了。」

沒想到孔子竟然搖頭說:「我雖然熟悉這首曲子了,可是還沒掌握其中的技巧,需要繼續練習。」

又過了幾天,師襄子聽到孔子彈得很好,已經很厲害了,又對孔子說:「已經掌握技巧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

孔子又說:「但是我還沒有了解曲子的深意,還要更用心體會才行。」

就這樣子,過了些許日子,師襄子聽到孔子彈奏的曲子,便覺得他已經出神入化了,又再次跟孔子說:「行了!已經很不錯了,可以學習新的音樂知識了!」

孔子竟然又搖頭說:「我雖然掌握了曲子的技巧以及深意,但是卻還沒有參透作曲者本人以及為人,我還需要再領悟一番。」

後來在孔子的努力之下,孔子感受到曲子的境界,好似悟了什麼一樣,便主動找到師襄子談起他的體悟,孔子認為曲子的作曲者可能是個身材壯碩,高瞻遠矚之人,應該有帝王氣息,有可能是周文王。

師襄子聽了說道:「我的老師跟我說過這首曲子叫做《文王操》,是周文王的曲子,你能夠透過曲子而了解作曲者,真的是太神奇了。」

按:我們在學習音樂的時候,都是從旋律、節奏開始練習,在深入練習下去就會研究技巧,最後感受曲子的氛圍,進而去了解作曲家當時可能在想什麼,作曲家離我們很遠,但透過曲風可以了解到作曲家的想法,甚至認是作曲家這個人。其實音樂最後聽的不僅僅是好聽動人而已,而是聽背後的詮釋與哲學。

另外對於孔子這種對某件事物的深入研究精神,也值得我們深思,現代資訊真的是太豐富,豐富到我們快速吸收一些知識,但是可能對某件事情只是一知半解,學習很重要,可是深入研究是一種選擇。

 

【原文】

孔子學琴於師襄子,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今子於琴已習,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孔子有所謬然思焉,有所睪然高望而遠眺。曰:「丘迨得其為人矣。近黮而黑,頎然長,曠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為此?」師襄子避席葉拱而對曰:「君子,圣人也,其傳曰<文王操>。」           ——《孔子家語•辨樂解第三十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籃寶 的頭像
    籃寶

    籃寶的斜槓日記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