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卡拉揚(Karajan)是當代著名指揮家,他所指揮的作品可說是非常之多,也非常廣泛,雖然我們都知道作曲家的作品,但每個指揮所演出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對於作品的再詮釋更是不同,卡拉揚對於作品的理解與詮釋,都能讓作品產生出一種化學變化,一種魔力讓我們更想多聽一點、多深入一點。
卡拉揚與米爾斯坦(Milstein)小提琴家更是合作無間,他們非常有默契,米爾斯坦與卡拉揚第一次的合作就已經彼此心領神會了,他們在瑞士的盧恩演出,米爾斯坦閉上眼睛拉奏小提琴,沉浸在音樂當中,當他睜開眼睛後發現卡拉揚也閉著眼睛指揮,當即覺得這是一個信任感,他立刻就再次閉上眼睛,不願意破壞這個美好的時刻。
這場演出是非常成功的,很多人都對他們閉上眼睛演出這件事非常印象深刻。記者後來採訪米爾斯坦問道難道不怕出錯嗎?米爾斯坦就回答:「彼此看不見比較好,因為音樂不需要眼睛,需要的是心領神會,整個演出我只睜開眼睛一次,看到卡拉揚也閉著眼睛演出,生怕破壞氣氛,趕緊再閉上眼睛。」
兩人的合作第一次便有了這樣的默契,真的很不簡單。我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音樂的要素除了感官上的刺激、也會有情感上的因素,甚至有理性的部分,也許我們會對某段旋律很有感覺,或是對某個聲響感到刺激,甚至會開始理性分析節奏、音高、和聲等等。在各種因素之下,我們最後閉上眼睛,都是為了能夠更打開耳朵,心領神會每一首曲子。我想卡拉揚與米爾斯坦在當時就是已經進入這種狀態了吧!所以不見得要張開眼睛,去互相看彼此。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