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要來講的主題是宗教領袖

文/狂嵐

從古至今,一直不乏有很多人最後投入宗教,然後為解脫眾人的苦,而努力實行不管是教化,還是公益,甚至是接觸政治的宗教領袖。

那麼我想要來講講,宗教領袖的一些共通點。歷史上會被記錄下來的宗教領袖,到底有什麼共通點?(僅供參考而已)

1.都曾經思考過人怎麼解脫痛苦,也為了幫助人脫離苦難而努力。如佛陀、耶穌...等等。

2.曾經在不公不義的狀態,或是世間價值觀錯亂之時,亦或是戰爭當中誕生。如,禪宗的初祖達摩、六祖慧能、單國席、德雷莎...等等。

3.儘管被毀謗,被吐槽,也會努力向前走,而漸漸感動大家,讓更多人也一起投入的魅力。如,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利瑪竇

螢幕快照 2018-05-24 13.37.12.png

以下就幾個點來簡單的舉例宗教領袖們的特質

 

思考人生,解脫眾人煩惱

這個出發點是許多宗教領袖看到眾人的煩惱後,會去思考希望找到最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

佛陀他在出城門看到生老病死苦以後,離家去尋找真理,最後在禪定當中見證每個人都是有佛性的,因此把這種見證光明的方法教給大家,並流傳下來。

耶穌也經過苦難之路,背著那十字架,替眾人背負原罪,告示世人,那天堂的方向。

其實佛陀跟耶穌的故事,在佛經、聖經裡頭都有,事實上佛陀與耶穌都見證到光、也見證到人是有業力、原罪的,透過一些方法可以找到光明,回到淨土、天堂。

他們都有把這些方法留下。

 

 

只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在戰亂中找尋永恆價值

當人心混亂之時、當價值觀混亂的時候,這些宗教領袖都回過頭來把握自己的同理心、大愛、慈悲博愛來當做自己做事的準則。

比方說單國璽樞機主教,因為經歷過戰爭,因為經歷過四處躲藏的日子,在他就要受到日本軍的迫害之時,有位神父站出來捍衛孩子與婦女的生命安全,他受到如此刺激,立志成為一位能夠擁有博愛,保護眾人的宗教領袖。

德雷莎修女在貴族學校任教時,也因為看到學校外與學校內如此差異之大,貧富問題,痲瘋病人等等問題,希望打破這種因為階級而產生的不公不義,心生憐憫,為了這些病人提供醫療,幫助病人能夠恢復健康,或者至少有所歸依,能夠善終。

六祖慧能大師,在大家都汲汲營營望外追尋之時,提倡往內心追求,打破大家以往錯誤且表象的修行,大家都以為捐錢施捨是修行時,他卻說要成佛,施捨捐錢不是最直接的條件,孝順父母、做人正直,等等這些心的修行才是更為重要的。

以上幾位領袖,在不公不義之中、戰亂、價值觀混亂的時候,都展現出愛心、慈悲、破除表象,打破冷漠的精神。

 

不畏艱難,雖千萬人吾往矣

很多宗教領袖都有一種使命感,企圖心,只是企圖心展現在解脫眾人煩惱上。

利瑪竇即便到了中國,也曾經被罵是邪教,而被驅趕,也遇到強盜,但是這些挫折並沒有讓他放棄傳教,因為他知道宗教可以解決人心的問題,不僅僅是讓更多人相信天主而已,而是更多人能夠因為宗教而解脫煩惱,回到天堂。

二祖慧可大師,因為要保護傳承,被追殺砍斷手臂,也都是繼續努力保護著佛教的命脈、保護著弟子,即便佛心的傳承已經傳給三祖,但他知道政治局面還在打壓佛教,因此他為了保護相信他的人,繼續第一線承受毀謗,直到亂象漸漸削減。

佛陀與椰耶穌就更不用講了,如何的被毀謗、如何的被背叛,都是堅定不已,對想要解脫眾人痛苦的信念堅定,並勇往直前。

亂世之中,要有更多宗教心

現在世界普遍混亂,台灣也不例外,最期盼的是有能力的人,他要有宗教的一顆慈悲心、愛心,並不是說就要這個人出家去,而是如果更多的人有一顆愛心,那他就不會做出傷天害理或是沒有遠見的事。一個政治人物有愛心,他就是政治家,否則是政客。一個創業老闆有愛心,就是企業家,而不是投機客。現在普遍人心充滿暴戾之氣、自私,而我們的政治環境更是很多這種人,如果這些人是有宗教家的愛心時,想必搭配上他們原有的能力,是可以讓很多人過著幸福快樂、人心和諧的日子,社會會因為更多人有愛心、有慈悲心,社會新聞會少一點車禍、毒品、殺人...等問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宗教領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籃寶 的頭像
    籃寶

    籃寶的斜槓日記

    籃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